2003网站太阳集团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學術研讨會系列之分論壇六:普惠金融與農村金融

時間:2020-01-01

20191228日,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承辦的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學術研讨會系列之分論壇六:普惠金融與農村金融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紅樓2310舉行。該論壇分上半場和下半場進行,共彙報了來自北京工商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廣東金融學院、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的6篇高水平論文。

 

分論壇上半場由北京工商大學張正平教授主持。華中農業大學劉西川教授彙報了其工作論文《村級發展互助資金能同時實現覆蓋貧困與财務可持續嗎?》,該文通過實地調研數據驗證了村級發展互助資金财務可持續與覆蓋貧困雙重目标的關系的沖突性,并利用SUR方法論證了導緻沖突性的内部制度性因素:産權安排、民主管理、微型金融辦法、内部激勵、政府支持,并從上述五點提出了更好實現資金互助社雙重目标兼顧的内部制度優化路徑。該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創新性。

 

我院劉波博士後彙報了工作論文《金融素養是否降低了家庭金融脆弱性?》,該文從“資不抵債”、“入不敷出”兩個維度量化家庭金融脆弱性,通過數理推導明确了金融素養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前提條件,并結合CFPS2014)的樣本數據進行實證研究。該文在實證的基礎之上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在提升國民金融素養時,不能局限于金融知識的普及,還要着重培育理性的金融态度,以促進家庭理性配置金融資産、合理規劃家庭收支,防止濫用金融工具。

 

廣東金融學院鄒克助理教授彙報了其工作論文《不平衡發展對普惠金融的影響:測度與實證分析》,該文從經濟、金融、财政三個維度,利用273個城市數據測度了23個省和地區的不平衡發展指數,并構建指标體系測度了省級普惠金融指數,檢驗分析了不平衡發展對普惠金融的影響。該文為理解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與區域普惠金融發展差異之間的内在關聯與相關機理提供了有益參考,并為促進與協調區域平衡發展與普惠金融發展提供了對策建議。

 

分論壇下半場由華中農業大學劉西川教授主持,我院趙亞雄博士首先彙報了與王修華教授合作的論文《數字金融發展是否存在馬太效應:貧困戶與非貧困戶的經驗比較》,該文主要基于CLDS和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從數字金融覆蓋廣度和使用深度考察了數字金融發展在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之間是否存在馬太效應,并詳細讨論了不同數字金融産品産生馬太效應的差異以及數字金融發展對不同收入差距類型影響的異質性,為未來數字金融縮小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參考。

 

接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的張正平教授彙報了《省聯社幹預真的‘一無是處’嗎?——基于省聯社網站信息的文本分析與實證檢驗》一文,該文主要基于省聯社網站信息進行文本分析,采用LDA主題模型構建了省聯社業務關注指數,并将省聯社業務關注度作為省聯社幹預強度的代理變量,實證檢驗了省聯社幹預對農信機構信貸規模、信貸投向和财務績效的影響,為省聯社和農信機構的後續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啟示。

 

2003网站太阳集团博士生傅揚彙報了與王修華教授合作的論文《精準扶貧是否降低了家庭貧困脆弱性——基于CLDS的實證分析》,該文主要利用調研數據,通過PSM-DID的方法評估了2014年實施的精準扶貧政策對農戶貧困脆弱性的影響淨效應,檢驗了精準扶貧減貧效果的收入異質性,并深入分析了消費平緩、要素累積以及收入增長這三條機制。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之上,該文提出了關于減貧政策的對策建議。

 

 

通訊員:傅揚 趙亞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