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承辦的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學術研讨會系列之分論壇三:銀行業發展與供給側改革于紅樓226會議室進行,此次分論壇由我院彭建剛教授主持,共彙報了來自武漢大學、華東師範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等高校的6篇高水平論文。
分論壇上半場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趙靜助理教授基于“為什麼監管越來越嚴格,銀行的風險卻越來越大?”這一疑惑展開了關于金融産品持股如何影響銀行風險的研究,在系統梳理銀行股權管理政策的基礎上,從金融機構産品增持上市銀行股份的角度出發,全面考察與銀行股權管理政策變化相伴的銀行系統風險。并且根據研究結果,得出金融産品投資上市銀行時應該合理持股比例,加強銀行股權管理、防範“股東亂象”行為的啟示。
華東師範大學的李雲鶴副教授從小微企業這一新穎視角出發,深入分析了銀行結構對小企業信貸成本的影響機制,考察其對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及成本的影響,進而發現區域銀行業結構優化顯著提升小微企業銀行貸款可得性,并且通過進一步的機制研究發現區域銀行業結構優化是通過提升銀行業競争、提高區域銀行業信貸資金供給量實現降低小微企業貸款成本。
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王連軍博士後基于從2019年8月20日起,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按新的形成機制報價這種轉變出發,采取連續DID驗證融資成本的變動,用DDD進行異質性檢驗,探讨了利率市場化對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利率市場化降低了公司融資成本,強化了銀行通過約束上市公司企業自由現金流量的過度投資行為,從而提出了應減少政府對銀行信貸行為幹預等政策建議。
分論壇下半場武漢大學劉岩教授利用銀行層級分行業貸款結構以及銀行經營地區受“三去”政策影響的雙重異質性,構造三重差分模型,以此識别銀行信貸供給的變動和供給側政策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政策實施後,處置組銀行及行業貸款占比下降0.784%,政策效應帶來了相對初始行業貸款占比5%的下降。文章涉及的數據覆蓋全國各地及15年前後的銀行分行業貸款數據,為國内首篇研究該内容的文章,創新性突出。
2003网站太阳集团明雷助理教授就2015-2018年某省縣域層面的銀行為研究樣本,考慮存款保險制度差别化費率對我國中小銀行的風險承擔産生的影響,進一步結合農信社改制,考察了兩項金融改革措施對銀行風險承擔的綜合影響。研究發現,存款保險制度差别化費率對銀行風險承擔具有顯著的抑制性作用,對于自身風險承擔水平較低,資産規模較大的銀行來說,抑制作用更加明顯;從長期來看,農信社改制沒有完全解決曆史包袱,但是與差别化費率機制形成相互抵消的作用,最終還是降低了銀行的風險承擔水平;我國的存款保險差别化費率與銀行風險承擔正相關,與銀行的貸款質量和盈利能力呈負相關。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的楊瑞桐博士從該論文在空間關聯視角下探讨了銀行業市場結構對于企業家精神的影響,表明銀行體系内在結構要與所處的經濟環境相匹配;企業家精神在區域空間關聯影響下,會放大對經濟的正向影響作用,進一步優化融資和信用環境,降低新生企業交易成本有助于激發企業家精神。
2003网站太阳集团丁浩洋博士從理論層面分析性了綠色信貸政策改變銀行信貸行為,産生風險管理效應,收入成本效應和交叉銷售效應,從而影響銀行經營績效的機制。研究表明銀行通過執行綠色信貸政策,履行社會責任能夠顯著提升期經營績效,通過提升經營管理效率和改善資産質量的風險管理實現這種積極影響,同時文章發現綠色信貸政策對于不同類型的銀行具有異質性。
結合各位老師及同學精彩的展示,在論文評述環節,劉岩教授、何婧副教授等就論文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研讨會現場氣氛熱烈,内容充實。
讀研在金統
金大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