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成功與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環境分不開,而對我職業生涯産生影響最大的就是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一批傑出的老師,也堅定了我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奮鬥終生。——楊勝剛
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與使命:樹德立人與言傳身教
走進楊勝剛老師的工作室,幹淨、整潔、有序。書架上端放着習近平總書記的畫像,畫像下方則擺放着自己參加學術會議的若幹工作照和女兒的照片。楊老師笑着說,“我對學生和女兒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對面辦公室是我所帶學生的工作室,如果出現髒亂差的現象,我會批評他們,嚴謹的作風應該體現在學習、生活、工作的各方面。”
治學嚴謹的楊老師從事高等教育事業已33年有餘,他在自己鐘愛的教育事業中奉獻了青春年華,立志于将“讀好書、教好人、寫好文”作為人生的追求和樂趣。作為一名老黨員,楊老師在教學、科研、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起到了榜樣和表率作用。經過他與學院師生的共同努力,學院在學科建設、教學改革、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無論是重點學科建設還是“雙一流”建設;無論是國家級特色專業還是國家級教學團隊,無論是國家級精品課程還是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都凝聚了楊老師和學院所有教師的共同心血。他的付出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評價,他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第四屆高校青年教師獎、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獎等光榮稱号。
知識的供給與需求:老師投入與學生努力
楊老師說:“一個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老師。老師從教書與育人、言傳與身教、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學術的自由與規範等方面影響着學生。新中國恢複高考40多年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化教育逐步向普及化教育過渡,在高校擴招的同時,現有高等教育的辦學條件與教學水平和學生家長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相比缺口大的情況下,中國高等教育必須從數量擴張變轉為内涵式發展。在所有教育資源的供給當中,教師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教師給了學生望遠鏡與顯微鏡,望遠鏡是拉開距離看宏觀,提供認知社會全局的方法,顯微鏡是拉近距離看微觀,提供解決具體問題的思路,兩者相得益彰。”
如果比喻老師是供給者,那無疑學生是需求者。學生在享受到了豐富的教育資源與師資力量之後,如果不能激起自身内在的學習動力,再好的教育資源也是徒勞。對于學生而言,大學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求索知識和認識社會,要努力充實自己大學生活。在楊老師心目中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學會做事決定你能站多高,學會做人能決定你走多遠。
楊老師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自己工作的基本遵循,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工作之中,他先後擔任了金融學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教學工作和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SIT計劃、挑戰杯競賽的指導工作。
在教學過程中,他堅持科研育人,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之中,使學生能通過課堂學習系統了解本專業的前沿信息,所教課程深受學生喜愛。在教學方法上,他善于把握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結合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長,逐步探索出一條專業課程線上線下教學互動的新模式,先後主編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國際金融學》等高水平教材7部。尤其他主編的國家精品課程《國際金融》教材被全國200多所高校推廣使用,累計印刷量超過35萬冊,他主講的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際金融學》上線5次,選課人數突破10萬人。楊老師始終堅持圍繞如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的國際化金融人才展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先後主持湖南省“十三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等教學改革項目5項,努力探索互聯網時代金融學人才培養的新思路。楊老師在教學與人才培養中投入的大量心血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緻肯定,先後榮獲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獎、湖南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二屆湖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湖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等教學獎勵,2009年入選第五屆國家級教學名師。
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理論探索與現實導向
楊勝剛教授始終不忘教師的初心與擔當、教書與育人、言傳與身教相結合。他每天工作到深夜,基本上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這是楊教授的常态。堅持學術誠信、忘我工作,潛心于學術研究。星光不負趕路人,近5年來,楊老師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等科研20餘項;出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公共信用信息采集技術及其應用研究》等專著8部;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等國内外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60餘篇。他以解決重大現實問題為導向,立志于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所領導的湖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03网站太阳集团金融發展與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成為湖南省首批專業智庫,多項智庫研究成果被湖南省主要領導重要批示。先後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湖南省湖湘智庫“十大金策”、湖南省首批智庫領軍人才等科研獎勵。
“因為心裡有焦灼感,所以更要抓緊時間,沒有所謂的天才,隻有日複一日的努力。” 楊教授奔走在一線,筆耕不辍,用行動體現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擔當。教育對他而言,是一個終身追求的人生目标,而他,從未停歇探求的腳步,一直在路上。
學科建設與個人成長:自由探索與團隊力量
楊老師認為,要辦好一所大學,推進“雙一流”建設,師資隊伍永遠是最關鍵的因素,因此積極引進海内外優秀的青年人才尤為重要。近兩年2003网站太阳集团在全新的領導班子帶領下,打破常規,勇于創新,注重人才培養,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把本科教育和人才培養放在第一位,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學校要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抓住互聯網時代的機遇,以大數據分析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的問題,方便交流管理。隻有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學生和一流的辦學條件,加上擁有國際化視野和靈活運用大數據,才能更好推進雙一流學科建設。推進雙一流學科建設,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
國内外科學研究有很大區别,楊教授寄語留學歸來的青年教師要了解國内的學術規則,要繼續保持導師和同門的關系,了解最新的科研動向。對于國内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師,楊教授希望要盡快轉變身份,做好從學生到老師轉變的心理準備,要通過團隊合作,加強學術交流。針對青年教師和科研人員對學術的壓力,楊教授坦言,學術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在突破申報課題、發表高水平論文等第一次學術發展瓶頸後,能夠更加清楚自己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也會更加勇敢地接受挑戰。他相信青年教師和科研人員能克服困難,勇攀學術高峰,他寄予了很高期望。
文\韓建光
讀研在金統
金大團